切换到宽版

“五一”劳动特辑|她为了爱情放弃当裁缝,和丈夫一起研究水稻

编辑:徐初栋 2021-05-06 08:51
“五一”劳动特辑|她为了爱情放弃当裁缝,和丈夫一起研究水稻



  (中国工人/来源)初春,一颗稻种,经水浸泡,会长出小小的根和芽。把它撒在秧田里,一个多月的时间,便会长成健壮的秧苗。
  这是水稻“养成记”的第一步——育苗。而后,还要经历扯秧、插秧、抽穗、扬花、补水等步骤,以及漫长的等待,才能在初秋变成一穗黄澄澄的稻谷。生长饱满的稻谷或将“有幸”被选出,作为“种子选手”,静待第二年的春播。
  这是稻种的一生,也是福建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兰华雄、徐淑英夫妇做了一辈子的学问。
01 水稻和爱情

  在从事水稻研究之前,徐淑英是个名副其实的“裁缝女”。“当时,我爱人拿30多块钱工资的时候,我可以靠当裁缝的手艺赚上百十来块钱。”徐淑英说,如果没有遇见兰华雄,她的裁缝之路估计会一直走下去。
  1980年,兰华雄从龙岩农校毕业,对杂交水稻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虽然身在条件艰苦的基层农基站,但他却一直在做杂交水稻的推广和创新。为了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好更远,他选择了爱人徐淑英做助手。


▲兰华雄和徐淑英

  在兰华雄的建议下,徐淑英从裁缝铺里走了出来,到他建立的制种基地兼任技师员。徐淑英回忆说:“第一年,我一个人试种了10亩制种田,当年就生产出优质种子1750公斤。”
  一年后,种了这批种子的农民迎来了大丰收。当时,徐淑英特别有成就感,一连许多天都激动得睡不着觉。水稻和爱情成了她工作生活的最大动力。
  第二年,当地的种子公司建立了百亩制种基地,并且聘请徐淑英为制种技术辅导员。当时,她白天干自己家的活儿,晚上去辅导村民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基地成为福建省杂交种子联盟的核心基地之一,她本人也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。
  “1989年8月,我们在制种田父本里看到一株变异的杂株。”徐淑英说,“我们把它选择出来后,进行了加代提纯,最后形成了杂交稻品种特优898,这也是龙岩第一个杂交水稻通过省级审定的,它填补了龙岩杂交水稻育种的空白。”
  特优898的成功并没有让他们骄傲,相反,这对年轻夫妻更加鼓足了干劲儿。兰华雄通过自学考试,先后完成了福建农林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的课程学习。而徐淑英也啃下了大学本科农学专业和农业推广专业的全部课程。
  “当时,他一天到晚都在想水稻,有一次晚上说梦话都在说水稻。”虽然时隔将近30年,徐淑英仍然清楚地记得和兰华雄一起工作生活的各个细节。
  他们的努力也慢慢结出了硕果。截至2017年,夫妻俩共同承担国家、省、市重大科技项目8项,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16个。在南方11个省示范推广自主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1780万亩,新增农业纯利32.01亿元,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项……
02 丈夫的影子

  福建的冬天不能种植水稻,为了提升科研速度,每年秋冬,徐淑英都会和同事到海南三亚再种一季水稻,加快育种速度,提高育种效率。
  2021年清明节前,福建南繁基地稻田里又迎来了全国先进工作者、福建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徐淑英熟悉的身影。这是她和爱人一起工作多年的地方。但令人痛心的是,2019年,她的爱人——全国先进工作者、福建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兰华雄因病永远地离开了她。
  因此每次到这里,徐淑英都愿意待在稻田里,仿佛和丈夫在一起工作一样。“我其实一直都在追着兰老师的影子跑,每次来到这里,我都能想起他在田里插秧的背影,是那么的高大。”对于徐淑英而言,兰华雄不仅是她工作的起点,更是她前进路上的动力。


▲徐淑英

  徐淑英说,兰老师的事业心太强了,一心扑在水稻科研工作上,住院前一天,他还带病去武平水稻试验田基地工作。
  住院当天,兰华雄和徐淑英相约返回龙岩。到达医院后,因为离约好的检查时间还有1个小时,兰华雄甚至还要求回趟办公室取些材料。
  检查后,兰华雄确诊为食道癌中晚期。他仿佛知道自己的时间所剩无几,更加拼命地工作。病床上,他不停地接打电话、回复微信。
  “那个时候,兰老师上午化疗,下午去办公室工作,化疗间隙,他甚至还下田检查水稻长势。”徐淑英的手机里至今仍然保存着兰华雄抱病工作的身影。那段时间,由于化疗的副作用,兰华雄的身影显得消瘦、憔悴。
  “直到有一天,我劝他停下来休息一下。兰老师却说,弄完再休息吧,我怕休息了就再也起不来了。”从那时起,兰华雄每天都要和徐淑英交代一些工作。
  “他让我练好车技,以后下乡用得着;他说,课题快结项了,要多用点心;他说,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很重要,让我留意……可是,对于家人和孩子,兰老师一句话都没有留下。”每每想到这里,徐淑英总是抑制不住地流泪。
  2019年1月16日,对于徐淑英而言,注定是个悲伤的日子。那天傍晚,她的爱人兰华雄走了,仿佛就像他累极了睡着的样子。只是这一次,他再也没有醒过来。
03 新的课题

  兰华雄去世后,徐淑英消沉过好一阵子。
  直到有一次,她在给孙子读古诗的时候,被“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”的诗句打动了。当时,她暗下决心,要接过丈夫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奋斗。
  “我和丈夫一起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几十年,这份事业已融入了我的生活,它像我们的孩子一样,我每天都想去试验田里看看。”就这样,凭借着一股倔劲儿,徐淑英又开始下田了。
  这一次,她把目光放在了品质更高的水稻种子上。“现在不仅水稻育种技术日新月异,其中有分子育种、航天育种等,我们还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育种。”徐淑英表示,2020年,她的课题组参加了福建省闽佳联合体区域试验,福龙两优86在众多品种里脱颖而出被破格提升生产试验。
  近年来,徐淑英又把目光投向了有机化肥的研发。“有机化肥能让农民增产增收,这也是我目前正在做的新课题。”她说。
  仲春时节,福建的气温还有些偏低,而位于北纬18度的福建南繁基地育种田里,作物已接近成熟。
  这一刻,站在海南三亚稻田里的徐淑英畅想着新培育种子的广阔前景。这批成熟后的种子收种完毕后,将被发往福建参加品种区域试验,或将被携带回福建进行夏播,开始新生命的轮回。
  此时,一阵风吹过,稻穗并着稻叶沙沙作响,纷纷向徐淑英弯下了腰。她爱怜地望着它们,仿佛又看见了丈夫的身影。

版权声明:来源注明是龙岩市总工会的稿件,版权归龙岩市总工会所有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

已有1808人阅读

栏目

24小时人气排行

最新文章